close

長時間坐著不動無法保護膝蓋。復健科醫師尤稚凱說,規律運動增加關節囊的擠壓,促進關節液分泌,適度運動對關節有益。

退化性關節炎

很多人以為不動才能保護膝關節,但北市聯醫復健科醫師尤稚凱提醒,適當、不過度活動對關節健康更有幫助。保護膝關節可從一般生活上的改變做起,如減輕體重、減少上下坡相關的活動,以及規律運動增加關節囊擠壓,增加關節液分泌。

醫師建議,平時應多吃富含膠質軟骨素,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如雞爪、蹄筋、貝類、小魚乾、木耳等。生物類黃酮可加強關節內膠質能力,加速關節傷害復原,柑橘、綠茶及全榖類含相關成分。

另外,天然食物中的抗氧化劑可以對抗身體中不穩定的自由基侵襲關節組織,常見抗氧化劑包括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食物來源如木瓜、蕃茄、胡蘿蔔、柳橙、奇異果、小麥胚芽、葵瓜子、糙米等。藥物上的選擇則包括口服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及葡萄糖胺等。

醫師表示,當關節內軟骨磨損衰竭後,周邊骨不正常增生及關節腔變窄,加上關節外韌帶長久使用後強度減弱、鬆弛所造成。因此,關節活動時感到疼痛,而且合併有關節不穩定及僵硬的症狀。實際上是由許多不同原因及疾患引起的關節功能不全。

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長周適偉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基本病徵,早上剛起床時膝關節會僵硬,稍微活動一下能改善,但走路太久就會疼痛,很多患者會誤認為不走動能避免不舒服,但沒想到缺乏活動也會帶來困擾。

要改善膝蓋疼痛,就要加強核心肌群的耐力,如大腿或小腿肌肉,甚至下半身的整體肌耐力,都應該適時鍛鍊,讓下半身能承受身體活動,再加上復健治療,就能有效改善疼痛,還能減少不適頻率,讓生活更有品質。

周適偉強調,部分醫療人員教導民眾,關節疼痛時最好不要活動,其實這個觀念不太正確,其實在可接受輕微疼痛範圍內,依舊要保持身體活動,若平時的運動量是一百分,不舒服時要維持二十分,接著四十、六十分等往上加。

活動強度必須循序漸進,不能因為隨意的念頭,突破自己的運動耐力,反而更容易造成身體傷害,能夠站不代表走沒事、能夠走不代表跑沒事,任何運動都要逐漸緩慢增加強度,當身體適應後,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 Fit Great 的頭像
    Dr. Fit Great

    周適偉醫師 (Dr. Fit Great)

    Dr. Fit 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